跳到主要內容
主選單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
登入
重要訊息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LOGO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LOGO
理事長簡介 言論集 相關報導
:::
FB分享
理事長專區
2015/01/05
首頁 › 理事長專區 › 言論集
2015/01/05
李理事長紀珠受邀「啓動臺灣行動支付新紀元專刊」專文
FB分享 文字大小:print友善列印

「行動」磨一劍、「支付」試鋒芒

啟動行動支付新紀元

 

李紀珠

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暨

臺灣金控兼臺灣銀行董事長

一、MobileAction

國內行動支付的服務可追溯自1999年,可從使用手機中的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卡轉換成具有用戶識別模組開發工具(SIM Tool Kit, STK)開始起算。然由於使用介面不便、服務內容受限,以及通訊成本高昂的整體環境前提下,行動支付的服務一直沒能有效推廣。

受惠於科技的進步,數位行動(Mobile)生活浪潮襲捲全球。其主要原因是行動運算能力愈來愈便宜、3G(4G)與Wi-Fi(Wireless Fidelity)高速數據傳輸技術使網路品質提升、行動上網的成本逐步下降,使行動上網的人數持續增加。其次,蘋果公司於2008年6月9日推出第二代iphone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介面以及功能與過去行動電話顯著不同:高性能的處理器、大容量的儲存設備,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提供更貼身的服務;電容式多點觸控螢幕,可利用手指順暢地翻動頁面及頁面縮放的功能,讓螢幕閱讀變得容易;配合文字手寫或是觸控輸入,讓手機變成一台可攜式的可上網個人電腦。徹底改變民眾對於行動電話的既有印象,民眾也因此而對於「行動應用」的期望與想像愈來愈高。

二、SmartAction

智慧型手機可謂最近10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重要的發明。有人說智慧型手機如同卡通「哆啦A夢」的神奇口袋,可以拿出無窮無盡供人想像、無法想像、無法計數的設備與應用透過APP(Application)的形式,通通裝進智慧型手機裡。

隨著智慧型手機及平版電腦紛紛問世,智慧型行動裝置已經成為民眾每日重度使用的配備,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代替桌上型電腦,成為人們溝通、生活娛樂和訊息處理所依賴的主要工具,衍生出「行動應用」的龐大市場與商機。銀行業亟欲掌握行動商機,即陸續推出以智慧型行動裝置進行銀行的服務,行動支付即在此一浪潮下,成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發展。

根據eMarketer市調機構2013年預測,2014年全球的手機用戶將達到45.5億,主要成長動能會來自於亞太、中東及非洲等新興市場。手機的普及率從2013年到2017年期間,將從61.1%上升至69.4%。eMarketer也同時預測全球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於2012年突破10億大關後,將於2014年成長至17.5億,並持續保持成長至2017年,且其普及率估計將達到50%。而我國的發展更快,根據資策會FIND調查發現,12歲(含)以上的民眾,在2014上半年,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由51.4%成長到58.7%,推估持有人數為1,225萬,維持明顯的成長。

三、PaymentAction

現代電子支付,現付(pay now)、後付(pay after)與先付(pay before)的支付類型不變,透過不同安控載具達到銀行帳戶扣款(包括活期存款及支票存款),進而實現所有新式電子支付的最終結果。我國支付工具從紙張、磁條卡、晶片卡、感應式卡片等載具,到透過網際網路的交易密碼、動態密碼,近來則發展使用手機連結行動通信網路如簡訊、USSD、NFC手機、呈現QR Code及掃瞄QR Code等方式。如能將所有先付、現付及後付的工具整合在一個智慧型手機的行動錢包上,將可大幅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及交易效率,有利於經濟發展。

四、MarketAction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僅讓世界變成平的,連行業之間的鴻溝也逐漸消弭。以大陸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來看,資訊廠商或電子商務平台業者可以成為第三方支付業者提供金流支付的服務、亦可以提供P2P(Peer-to-Peer)網路借貸、非P2P網路小額貸款、眾籌網等的金融服務,補強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引導民間資金有效利用、同時滿足了電子商務的需求,有利於世界銀行於2013年發佈的「金融包容性(Financial Inclusion)」之發展,大陸稱之為「普惠金融」。同樣地,對於行動支付的服務,第三方支付業者,可能是銀行最大的競爭者。

一般認為全球最成功的行動支付案例是在非洲肯亞的M-PESA,然而其所使用的載具不是蘋果、HTC的智慧型手機,而是在臺灣快要絕跡的低階手機,以簡訊方式進行支付。肯亞行動支付的主要推手也不是銀行而是電信公司。從都市居民寄錢給鄉下家人的匯款工具,到所有小額支付:商業交易、薪水支付、繳交水電費、國際組織捐款的提撥及搭計程車或用餐等都使用M-PESA。肯亞M-PESA成功的原因包括:地大物博,銀行體系的滲透度不足(ATM、網路銀行等自動化設備)、高穿透性的行動裝置(越級進入行動電話時代)、電信商委託密佈的加盟零售店、國幣幣值不穩(「通話時間」已成為最具接受度的貨幣),使電信營運商有了切入的機會。可以說肯亞(或是像菲律賓、烏干達、象牙海岸)不是最創新的行動支付,但卻是最普遍與成功的行動支付。

PayPal、支付寶、財付通等國際大型第三方支付業者均已推出行動支付APP服務。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已經正式將行動支付「支付寶錢包」作為獨立品牌發展;而其競爭對手騰訊則在微信內增加財付通支付功能,小米機3開賣時僅限用微信支付,打響了微信支付的名號。電信龍頭中國移動也宣布與中國銀聯共同推出行動支付,並計畫在SIM卡、手機等方面使用NFC應用技術。根據調查,2012年中國行動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達1,265億人民幣,年成長70.5%。預計在2014年將達3,850億人民幣,年均增速接近60%。由於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業者、電信營運商及銀行業相繼投入行動支付市場,可以想見行動支付將是電子商務之後另外一個爆發的市場。

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智慧行動裝置及傳統金融業務結合產生了行動金融新型態服務模式,行動金融突破了傳統金融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侷限性,使人們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優質的金融服務;同時行動金融的服務內涵不斷擴充,在金融服務和生活服務的覆蓋能力上,未來將全面超越傳統金融業的網路銀行服務。此外,透過二維碼識別、手機定位等行動新技術不斷融入金融業務,加上行動支付、手機購物等新型服務方式出現,提供客戶極大便利性,可隨時隨地享受智慧、訊息化之金融服務,所以,行動金融儼然已成為「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五、BanksAction

銀行公會為因應多元的支付產業環境,保障持卡人權益,健全信用卡業務發展,依金管會要求,訂定「信用卡業務機構辦理手機信用卡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以確保辦理信用卡業務具有一致性之安全控管,公會所擬訂安控作業基準,係規範信用卡業務機構在辦理手機信用卡業務時,可針對作業模式、空中下載系統、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服務平臺、資料安全及安全儲存媒介(Secure Element)進行晶片個人化作業(Personalization)等五大面向,進行安全控管,其中手機信用卡交易超過主管機關規定免簽名金額上限時(目前規定為新臺幣3仟元),須進行身分驗證,始能完成交易,以增加其安全性。該安控作業基準經金管會於2012年11月6日准予備查,並由銀行公會轉知各信用卡業務機構遵循辦理。銀行業者得依該作業基準擬具營運計畫書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辦理該業務,開啟臺灣行動支付新紀元。

另外,銀行公會為研析國內外行動支付發展趨勢與動態,使國內支付產業與國際同步接軌,成立行動支付專案,提供會員機構瞭解行動支付之發展趨勢。2013年公平交易委員會附條件同意中華電信、台哥大、亞太、威寶、遠傳等五大電信公司及悠遊卡投資控股公司合資籌設TSM平臺新事業申報結合案;另開南大學與法商歐貝特合作建立TSM平臺及OTA(空中下載系統)營運中心,皆尋求與銀行業者合作機會。銀行公會亦建立跨委員會專案溝通平臺,表達會員意見,並強調業務與技術上之規格制訂需雙方溝通交流之重要性。此外,考量個人化傳輸與資料安全處理,專案建請相關金融機構規劃建置符合金融產業安全標準之TSM,以協助金融同業與電信業者成立之TSM串聯介接,積極參與行動支付產業鏈,藉由跨業合作取得共贏,以開拓臺灣行動支付市場。

未來銀行公會持續因應行動通訊、社群技術、BIG DATA、雲端技術之發展,研擬修改手機信用卡業務安全控管規定,例如納入國外最新的「雲端支付系統元件」HCE系統概念、Apple pay等應用,為臺灣消費者帶來便捷及安全的服務。

銀行業者將可利用行動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的普及化,發展行動支付,並強化其服務內涵,運用資訊系統串連綿密的服務網路及網路交易平台,配合社群網路的運用,與潛在客戶有更多的互動,創造與傳統銀行通路不同的消費體驗,進而吸引客戶主動購買商品,以提供最即時、最便利及最安全的支付服務。

六、New AgeAction

唐,賈島《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劍客花了十年功夫精心磨製一把沒有試過鋒芒又非同一般的寶劍,現在得遇知能善任者,即充分展現急欲施展才能有所為的壯志豪情。

智慧型手機推出多年,經過多重的嘗試與精進,我國行動支付在今年,無論是科技的創新與成熟、法規環境的完備、相關業者的企圖心、政府的開放態度與一般民眾的期待,也如同初試鋒芒,具有各種發展的可能性與完整的解決方案。可以預期,我國的支付也將會有全然不同的風貌。行動支付既出,誰與爭鋒!

 

“回上頁”
下載附件